赵 君: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地方高校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汇聚点,必须把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同学校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主动担当起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使命,积极对接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需求,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一、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先手棋”
强国必先强教。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应率先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龙头地位,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高等教育要从数量规模扩张转变为内涵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需求。
以高等教育现代化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建设科技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构建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体系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手段。高校是国家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在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关键的科技支撑。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在重大原创性成果、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突破瓶颈,以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以高等教育现代化为人才强国战略提供支持。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党和国家赋予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建设人才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构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基础。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培养人才和集聚人才的坚强阵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在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加快迈向人才强国的进程中,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助力人才强国建设。
二、地方高校是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主力军”
高校是教育高原、科技高峰、人才高地的融合体。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和学生人数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比均超过90%,承载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撑的重任。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地方高校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
在保障高等教育公平方面,地方高校丰富了区域内的高等教育资源,提升了区域的高等教育水平,吸纳了大批学生来校求学,促成不少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创业,在保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的同时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创新方面,地方高校是基础原创研究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是创造科研成果的摇篮,在建设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推动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方面承担着重要战略使命。地方高校坚持“四个面向”,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行业、产业发展需要,以项目为牵引、以结果为导向,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着力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人才培养方面,地方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是各行各业各类人才的“培养皿”。地方高校通过调整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健全完善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新鲜血液。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国家和地方战略科技人才力量建设提供了不竭动力,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力量。
三、以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地方高校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地方高校应不断提升能力、水平与贡献率,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现代化,地方高校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以人民需求引领创新发展、以人民评价衡量办学成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加丰富、更有特色的高等教育的新期盼。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和加强党对地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学校党委常委会(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健全完善二级学院(系)党委会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强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地方高校具有扎根地方、面向基层、亲近产业的先天优势,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强化目标导向,大力构建服务区域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打造高标准科技平台、聚焦高目标主攻方向、推进高质量科技攻关,形成方向聚焦、人才集聚、团队攻关、成果产出的工作机制,以科技创新赋能地方发展。强化问题导向,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和政校行企四方协同,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链条,构建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互动共生、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地方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强化结果导向,积极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通过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机制,建设科技创新池、成果孵化池、技术转移池,以成果转化破解地方高质量发展瓶颈。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靠人才。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立身之本,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职责所在。地方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水平科技创新,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建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优化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探究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能力培训等形式,及时将学科前沿和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并参照新兴产业技术要求动态建构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四为”方针,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持续优化人才结构布局,加快探索基础学科和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新路径,造就创新型科技拔尖人才、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拔尖创新人才育人环境,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